劳斯莱斯轿车为纯电动化未来重塑标志性“欢庆女神”雕像。
行将面世的纯电动车型“闪灵”可谓劳斯莱斯轿车空气动力功能巅峰之作。
得益于焕新规划,劳斯莱斯“闪灵”相较于规划原型车阻力系数低至0.26。
该规划建模和风洞测验时长达 830 小时。
同期,劳斯莱斯“缪斯”艺术项目宣告“欢庆女神挑战赛”正式敞开,并发布了评审团名单。
“欢庆女神挑战赛”广邀新锐艺术家以“欢庆女神”为构思创造纺织物艺术作品。
劳斯莱斯于1911年2月6日正式将“欢庆女神”注册为旗下知识产权,距今已111年前史。
“‘欢庆女神’可谓是全球最为闻名且引人心驰神往的轿车标志之一。她的含义远不止一个标识,更是劳斯莱斯品牌的化身。对劳斯莱斯品牌和客户而言,其是长久的构思源泉和精力图腾。亦如劳斯莱斯品牌自身,‘欢庆女神’一向与时俱进,并在韶光荏苒中据守初心。焕新而至的‘欢庆女神’将以空前流通的造型和高雅气质,引领劳斯莱斯品牌空气动力学功能巅峰,耀眼照射着劳斯莱斯品牌的电动未来之路。”
—— 劳斯莱斯轿车首席执行官 托斯顿·穆勒·乌特弗斯
“111年前,‘欢庆女神’成为劳斯莱斯的官方规范装备。时至今日,她已然成为劳斯莱斯品牌的精力指引。她的造型是品牌精力的完美诠释——前倾的按照展示了劳斯莱斯对至臻前行的不懈寻求,风中潇洒的裙摆仿若照应劳斯莱斯旗下产品在功能与静寂间的超卓平衡。伫立于全新纯电动车型‘闪灵’之上的‘欢庆女神’更低舞、更专心,旨在从头界说史无前例的速度感和热情汹涌的未来感。”
—— 劳斯莱斯轿车规划总监 安德斯·沃明
1911年2月6日,劳斯莱斯将“欢庆女神”正式注册为旗下知识产权。111年风云不断,劳斯莱斯标志性的“欢庆女神”雕像不断演化,将穿越韶光激流,在全新纯电动车型“闪灵”之上高雅起舞,熠熠生辉。
焕新规划的“欢庆女神”更低舞、更动感、更大程度地挨近她的创造者——插画家和雕琢家查尔斯·赛克斯在 20 世纪初打造的原始版别。作为劳斯莱斯品牌全新视觉言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她将劳斯莱斯“剪影”视觉规划言语酣畅淋漓地出现。
全新规划的“欢庆女神”雕塑高82.73毫米,此前版别为100.01 毫米。常被人们误认为“翅膀”的裙摆随风摆向质朴。调整后的雕塑则更具空气动力性,将概念写入实际。
全新“欢庆女神”雕塑最明显的改变在于站立姿势。演化前的“欢庆女神”双脚并拢站立,双腿伸直,腰部歪斜。焕新后的“欢庆女神”亦如速度女神一般,顶风而上,其单腿前倾,身体低垂,目光凝视前方。这些调整兼具实用功能和规划风格考量,有助于全新纯电动车型“闪灵”完成杰出的空气动力学体现。首款劳斯莱斯“闪灵”原型车的阻力系数仅为 0.26,是劳斯莱斯有史以来空气动力学功能最佳的车型。在2022年的产品具体测验协议中,阻力系数估计将进一步精进。
“欢庆女神”的全新规划复原了查尔斯·赛克斯原作的精华,并非简略地“从头制作”。 “欢庆女神”的焕新造型由一位劳斯莱斯之家的计算机建模师以数字雕琢的方法悉心打造,他对日子绘画和雕塑充溢热情。规划团队在数字领域的深沉经历对刻画“欢庆女神”高雅传神的面部特征和表情规划可谓极具含义。规划团队还特意咨询了古德伍德造型团队对“欢庆女神”雕像发型、服饰、身形和表情的定见。这些宝贵定见为她的动感增添了朴实的现代气味和引人瞩目的高雅气质。
每尊“欢庆女神”都斑驳陆离“脱蜡铸造工艺”打造而成,这是最为陈旧的铸造工艺之一。直至今日,每尊雕像都通过手艺抛光和打磨,互不相同。这也是劳斯莱斯的悠长传统。1939年前,查尔斯·塞克斯一向亲身铸造并打磨每尊小雕像。极尽巧思、宝贵特殊的人文元素的高度结晶与她质朴精细无误、高度工业化的轿车产品构成耐人寻味的反差。
虽然在今世,“欢庆女神”改变并不频频,但在111年的前史中,“欢庆女神”历经了屡次演化,如尺度、原料、跪立姿势等调整。为“闪灵”专属打造的全新“欢庆女神”雕像也将出现在未来一切车型之上。当时的规划仍将用于幻影、古思特、魅影、曜影、库里南及Black Badge系列中。
品牌标识的艺术表达
与此同时,劳斯莱斯“缪斯”艺术项目也宣告“欢庆女神挑战赛”正式敞开,并发布了评审团名单。首届“欢庆女神挑战赛”广邀才调横溢、勇敢立异的新锐规划师参赛,以劳斯莱斯轿车和现有的“欢庆女神”标志为构思源泉,逾越现在,重绘未来。新锐艺术家们赏心悦目、激起构思的概念佳作,令人等待。
该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专家评审团为每届活动精心特定一种原料领域,参赛的新锐规划师们将其作为载体,纵情以艺术才调诠释源自“欢庆女神”的构思。本年,首届“欢庆女神挑战赛”指定的资料载体为纺织物。该评审团成员包含劳斯莱斯轿车规划总监安德斯·沃明、迪奥男人珠宝总监兼 AMBUSH 潮牌构思总监尹安、伦敦规划博物馆馆长兼总监蒂姆·马洛、约翰内斯堡 Counterspace Studio 规划事务所创始人及负责人苏麦雅·瓦利。他们将一起评选出三位决赛入围者,荣享此次含义特殊的艺术洗礼。
文章评论